美国与中国一场长期的贸易争端将接踵而至。在短期内,集装箱航运公司需要为缺乏传统夏秋旺季的跨太平洋贸易做准备。从中期来看,对于是否有必要订造更多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是有争议的。而从长期来看,贸易模式的转变将导致对回报尚无法预测的新贸易的投资。
由于美中贸易冲突正在变成两国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角力比赛,所以它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必将对航运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正在升级。在最近一次关税调整之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华为为目标,禁止包括芯片制造商在内的美国供应商与这家中国电信巨头做生意。随后又宣布对3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
中国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国内一家稀土加工厂,稀土是制造电脑芯片和其他高科技设备的关键原材料。外界猜测,中国政府可能会在一场针锋相对的战斗中,停止向美国出口这种战略物资。
然而集装箱航运公司已察觉到一些影响更为直接的动荡。例如,今年跨太平洋贸易可能不会出现传统的夏秋高峰。
承运商受到了双重打击,一是提高关税,二是美国进口商为避免9月1日以后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可能采取的预先装货措施,货物运输将受到影响,承运商将不得不紧急调整其服务航线。
如果今年晚些时候跨太平洋航线的运量受到抑制,这些航线上的一些大型船舶可能会被迫加入亚欧贸易。在亚欧贸易中,船舶过剩仍是一个大问题。
迅速发展的对抗也可能影响巨型船的订造计划。
5月份,中远海运上周将其最新一艘容量为20,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命名为“水瓶座”号(Aquarius)。到今年年底,该公司将有22艘此类船舶投入运营,如果包含东方海外公司旗下的6艘大型船舶在内,该公司将拥有28艘此类船舶。
这家中国企业集团的高管表示,他们仍缺少5至6艘船来完成3条服务环线,其中包括一条纯2万TEU船组成的亚欧贸易船队。有传言称,这家国有企业正考虑订造此类新船。
但是,一场愈演愈烈的全面贸易战,即使不能阻止决策过程,也很可能会延缓决策过程。5月初在广州举行的一次港口会议上,中远海运集团副总裁俞曾港出人意料地表达了他对超大型集装箱货轮的偏爱。他表示,预计将有更多的航运公司放缓大型船舶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供应链预计将从中国转向成本较低的邻国,而中美贸易争端加速了这一趋势,这是在鼓励航运公司加大对亚洲内部贸易航线的投资。
根据亚洲内部贸易航运公司海丰国际(SITC)研究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中远海运已将262,070TEU的船队运力投入到这一市场,较1月份的数据增长了10%,成为亚洲内部贸易航线市场最大的航运公司。
第二名是马士基旗下的海陆集团(Sealand),该公司同期船队运力增长27.7%,至261,213TEU。东方海外排名第三,其船队运力增长11%,达到213,923TEU。
然而,这种扩张是否会得到回报仍有待观察。
多年来,亚洲内部市场一直是航运公司盈利最具竞争力和挑战性的战场之一。可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的报告指出,如果全球经济前景被贸易争端所拖累,例如伤害制造业,扰乱全球价值链,产生关于正在考虑投资的巨大不确定性等,没有人可以保证区域间的贸易将不会受到波及。
三年前特朗普入主白宫时,包括航运业在内的许多观察人士低估了他发起一场贸易风暴的严重性,这场风暴的规模与他2016年向美国选民做出的承诺相当。在特朗普为2020年大选做准备之际,他必须向选民证明,他有决心兑现2016年的承诺,让中国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开展贸易,并取缔不平等的关税结构。
现在看来,这场风暴不仅已经到来,而且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角力比赛。
这场斗争对航运业的影响,不亚于航运业的减排目标和数字化道路。